爱看剧 - 新鲜热播电视剧|高评分电影推荐「爱看影院」爱看剧 - 新鲜热播电视剧|高评分电影推荐「爱看影院」
游客
未登录

复盘《北辙南辕》:郭敬明附体背后,是“自恋”到变态的冯小刚

来源:网络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8-18   浏览次数:55

《北辙南辕》或许成为了今年夏天最火爆的都市剧了,除了真身的演员阵容强大之外,冯小刚首次执导电视剧,成为了本剧最大的槽点。

冯小刚借90年代贺岁档和京味喜剧片发迹之后,他在第五代导演中独立的电影语言和专注于现实主义的故事特色,成为了当下华语电影圈中独树一帜的存在。

比起其他有艺术追求的导演不同,冯小刚以故事为核心,电影成为了他叙事的工具,尤其贴近百姓的民间故事,一度让他获得了名利上的甜头。

在2008年的《非诚勿扰》之后,我们发现了冯小刚关于故事倾向的变化,似乎平民阶层已经难入冯小刚的法眼,而中产阶层和富豪的频频出现,更印证了他后期叙事背景的变化。

冯氏电影的特色

其实冯小刚电影角色的“富有化”,不仅是《非诚勿扰》一部电影的倾向。到后续的《私人订制》不仅没有收敛,反而越演越烈。

以至于到了《非诚勿扰2》中,富豪扎堆的出现也就不那么奇怪了。

通过对冯小刚创作轨迹的观察,角色的身份变化可以理解为冯氏电影风格的浪漫化转变;其中有钱人的频繁出现,多少也证明了21世纪中国国富民强的事实。

然而这一切并非只有正面意义。富人生活的过度展现,却与当下民众普遍生活出现了脱节。

比起90年代的一系列贺岁喜剧,进入2010年之后,冯小刚的电影人物,却生出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。

他们出身高贵、天然成为既得利益者。他们是出于一个相对少数人的真空环境。

他们不仅不关心民众疾苦,在专注于自我圈层的同时,更被冯小刚塑造成为理所当然的成功人士。

这帮“既得利益者”的生活,已然不是我们当下真实生活的展现。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倾向,电影背后与冯小刚本身的境遇变化脱不了干系。

正如之前所说,冯小刚的电影中具备浓郁的个人特色,“冯氏电影”的标签成为了国产电影的典型现象之一;简单点说,冯小刚的风格与他的人生经验形成了强烈的关联。

风格化的依赖性

在成为导演的早年,30岁的冯小刚只算是京圈的边缘人物,在一众大佬的阴影下混迹。但在国产电影的商业化进程中,他抓住了电影这一红利。

比起文学,电影来钱更快、传播更为迅猛,文学上的改编也让他的名气水涨船高,在摆脱“王朔跟班”这一尴尬身份的同时,个人也积攒了大量的群众基础。

名利的叠加带来了圈层的变化,这一切在冯小刚傍上了华谊兄弟之后发生。此时他借助电影的市场化推进,冯小刚早已不是当初的平民“冯裤子”了,他成了电影商业化的既得利益者。

毕竟成也标签,败也标签。在搭上资本快车之后,冯小刚真正成功了吗?

资本的加持下,冯小刚成为了类型片御用能手,其中《集结号》能反映出冯小刚在导演这一专业度上的成功,票房的攀升也从一个层面证实了他对新电影体系的适应性。

但风格化被电影工业化稀释后,冯小刚的身份不得不出现被动发生转变,早期的百姓代言人成为了类型片的流水线制造者。

对过往风格的遗弃,我们可以理解为冯导个人风格的求新求变的尝试,但是脱离了百姓的圈层后,冯导仿佛不像当初那么会讲故事了。

这背后隐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?

风格变化根源的探究

我们发现在《甲方乙方》、《一声叹息》和《不见不散》中,他的电影是以强烈的百姓话语作为支撑的。话语来自民间,也可来自于冯小刚之于平民阶层的个人深刻体悟。

可见,对百姓生活的展现,是冯小刚电影生命力的全部。

或许我们在后续冯氏电影中也能看到“京味儿幽默”的痕迹,但对话本身的无意义、与现实关联性的弱化,反而加重了电影内容和风格的巨大割裂。

毕竟作为一部真正的冯小刚电影,幽默感是他的表,平民化特质才是他的本源特质。此时的冯小刚电影,表依然还在,但里子却早已经变了味。

在他以为自我生活即代表民众生活之时,没成想,民众已经get不到他了。

这并非是冯导不卖力输出,只是他以为的真实和真正的真实之间,呈现出巨大认知的落差。这种落差不但是圈层带来的,更是冯导长期过分自恋和作茧自缚的结果。

在他自以为“真实”的作品中,高档别墅、豪车、有钱人大量出现,商业谈判被做成儿戏、创业更是畅通无阻、一帆风顺。但北京真的是这样的吗?

冯导以自我生活感受塑造出了一个他臆想的北京;但在观感上,他以为的北京与观众感知的北京,已经呈现出不可调和的视听矛盾。

《北辙南辕》的真正问题

到了《北辙南辕》这部电视剧中,冯小刚自我陶醉的情况不但没有收敛,还开始变本加厉!许多观众甚至调侃冯小刚偷师郭敬明,这背后却是冯小刚“脱离群众”后,影像表达的巨大困境。

包括城市调研的匮乏、人群心理塑造的糊弄、事业的不真实和虚浮甚至导演生活经验的强塞等,均促成了《北辙南辕》中一个“虚假”北京社交圈的诞生。

甚至百姓的日常生活几乎被彻底隐藏,隐藏在几个单身“贵族”女性的灯红酒绿和夜夜笙歌当中。这里并非说纸醉金迷不好,只是这并不代表大多数北京人的生活。

《北辙南辕》最让我不适的并非这些。比起以上,甚至退一步说,剧中的男女主角丧失了被百姓生活的特性背后,却“自以为是”的代表百姓。

在这里,我并不想过分责怪演员。几位既得利益者主角操着京腔,过着自以为是的“平民”生活,却与当下民众生活相去甚远。

殊不知他们成为了冯小刚提线的木偶,构成了冯小刚“真实北京生活”的臆想幻境。

此外我们还注意到《北辙南辕》的摄影风格,剧作通篇以复古的色调来彰显风格,以烘托冯小刚对于往事的追忆和旧情怀的陶醉。

但这一切有何观众有何关系呢?往事是好的,好是属于他这样的“既得利益者”;同样,往事是伤痛的,伤痛却属于每一个为美好生活和未来奋斗的中国人。

在本人空洞的回忆和虚浮的生活了。我们在《北辙南辕》中看不到真实的人物,这与冯小刚“脱离群众”多年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在一连串虚假的故事背后,《北辙南辕》只剩下冯小刚对自我生活的乏味炫耀,以及对幻想北京的自我陶醉。

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要走出舒适圈的,在一个曾经的百姓代言人代言不了百姓的时候,自我反思才是最关键的,而不是批量复制虚假。

THE END
281
公告

欢迎使用~爱看剧

官方网址:www.ikanju.cc

备用地址:www.aikanju.cc

👉下载APP客户端👈,获得更佳观影体验

APP含多条蓝光专线,秒播推荐下载

视频资讯明星
搜索历史
删除
热门搜索
本地记录云端记录
登录账号
关闭广告